王老师 13582612718

王老师 13731188192

培训咨询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电话:0311-80761606

13582612718 王老师

13731188192 王老师

QQ:84136144(王老师)

邮箱:84136144@qq.com

培训基地:石家庄市平山县革命圣地西柏坡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习园地

泥土里的政治课:西柏坡红色教育为何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2025-07-19

西柏坡干部学院

夏日的西柏坡,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西柏坡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一群学员正围坐在田埂上,用树枝在泥土上勾画着什么。这不是普通的农事教学,而是一堂特殊的"田埂党课"——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就是在这里用同样的方式,向农民讲解土改政策。据《人民日报》1948年8月3日报道,农民张瑞清回忆,毛泽东在地头休息时,用树枝画图解释"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内涵。这个鲜活的细节,成为西柏坡红色教育最打动人心的教学案例。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泛黄的报纸和模糊的照片记录着那段历史。1948年的中国正处在土改关键期,如何让不识字的农民理解复杂的土地政策,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难题。西柏坡干部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毛泽东的"树枝教学法"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整套群众工作方法的缩影。当时的土改工作队普遍采用"算剥削账""画地权图"等方式,把抽象的政策转化为农民能听懂的语言。这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政治智慧,至今仍是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精髓。

军委作战室里,褪色的军事地图静静诉说着另一个教育密码。西柏坡红色教育的专家指着一处标记说:"三大战役的胜利密码不在兵力多寡,而在这些不起眼的支前统计表里。"展柜里陈列着当地农民上交的公粮收据,有些甚至写在烟盒纸上。这些发黄的纸片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政治优势,是把政策装进老百姓的心里。当学员们亲手触摸这些文物时,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往事,而是可感可知的现实启示。

炊事班旧址飘来的小米香,成了意想不到的教学载体。西柏坡干部学院开发的"一碗小米里的江山"课程,通过复原1948年的食谱,让学员在咀嚼粗粮时思考:为什么老乡会省下口粮送给素不相识的部队?答案藏在展馆里那面锦旗上——"土地还家"四个褪色的大字,道出了党群关系的真谛。这种味觉记忆与历史认知的结合,比任何说教都更有穿透力。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木地板吱呀作响,仿佛还在诉说那个春天的故事。在这里,西柏坡红色教育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时空对话"环节:用1949年的决策环境分析当前改革难题。当学员们蹲在当年领导人用过的简陋木椅前,突然明白"两个务必"不是抽象口号——那些磨得发亮的扶手,记录着无数个通宵达旦的会议。现场教学老师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员自己发现:形式主义最怕的,就是这种具象化的历史对照。

西柏坡村口的打谷场上,最后的课程才刚刚开始。学员们借着手电光翻阅村民珍藏的支前账本,上面歪歪扭扭记录着:"李大姐,做军鞋五双;王老汉,捐小米二十斤..."这些带着体温的数字,构成了最生动的结业考试题:今天,我们拿什么换老百姓的真心?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厉害之处,就是让这个问题在每个学员心里生根发芽。

离开西柏坡时,学员们带走的不只是结业证书,还有一把当地的黄土。这是西柏坡干部学院特意设计的仪式——泥土里藏着最深的党性:只有俯下身去,才能听见大地的心跳。当汽车驶过当年毛泽东散步的田埂,窗外的景色与历史照片渐渐重叠,提醒着每个人:伟大的政治从来不在云端,而在这些长着庄稼的泥土里。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