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13582612718
王老师 13731188192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时代使命:西柏坡红色教育赋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17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地走进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作为新时代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西柏坡与白洋淀、狼牙山、正定等教学点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矩阵,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生动课堂。
在西柏坡教学点,学员们驻足于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纺车前。1948年,党中央在这里推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产运动,这方小小的纺车见证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孕育。如今,这一精神已升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永葆艰苦奋斗本色"的重要内涵。讲解员动情地说:"当年领袖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却指挥着千军万马,这种精神力量至今令人震撼。"
白洋淀教学点以雁翎队抗日事迹为教材,开展"水上党课"。学员们乘船穿梭芦苇荡,在当年游击队员战斗过的地方,讲解员讲述"荷叶底下藏兵船"的传奇故事。"雁翎队用土枪土炮创造战争奇迹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力量。"带队老师如是说。
狼牙山教学点创新开发"五壮士精神"体验课程。在海拔1100米的棋盘陀,学员们重走英雄路,在"壮士跳崖处"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站在英雄们纵身一跃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我将无我’的境界。"一位学员在心得中写道。
正定教学点则聚焦总书记的基层实践,通过参观塔元庄村、研读《知之深爱之切》,让学员深刻体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源头。"总书记当年在正定骑着自行车下乡调研的身影,正是‘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的最早实践。"当地讲解员介绍道。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历史场景+理论阐释+实践转化"的教学模式,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知可感。在情景教学环节,学员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1949年党中央"进京赶考"前的组织生活会;在研讨环节,结合各自工作畅谈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
从西柏坡的"两个务必"到新时代的自我革命,从白洋淀的芦苇荡到正定的新农村,红色教育基地犹如一部立体的党史教科书。在这里,历史记忆与现实思考交织,革命精神与时代使命共鸣,为党员干部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正如一位学员所说:"每一次红色之旅,都是思想的再充电、党性的再锤炼、使命的再出发。
上一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下一篇: 八项规定:从徙木立信到化风为俗